舒城小兰花制作工艺

舒城小兰花采制工艺

小兰花采摘从一芽一叶初展到一芽二、三叶,不带鱼叶采,不采雨水叶。时间自农历清明前后至立夏前,春茶持续二十来天,一般每亩可采鲜叶80斤以内,即亩产不过20斤。每个采茶工上山一天,一般早期采三到四斤,后期采四到五斤鲜叶,即每天采一斤干茶左右。高档(特级)小兰花一斤鲜叶有3000到4000个芽稍,也就是说采制一斤特级小兰花需要采摘1.2万—1.6万个芽梢。

舒城小兰花制作工艺

舒城小兰花传统制作工艺讲究的是茶把锅炒和木炭火烘焙,故当地又称“把子茶”。采下的鲜叶在室内自然摊晾4—6小时,进入炒制环节。传统手工炒制两个人在两口并联茶灶的斜锅中,分别以特制的竹丝把完成杀青和做形,前后锅流水作业,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恰当的锅温、投叶量以及竹丝把不断地翻炒动作中,鲜叶逐渐散发了青草气,透出花香,色泽也由鲜绿变成翠绿。小兰花属于烘青绿茶,也就是说干燥过程不再采用炒制法,而是采用烘焙法。以山中栎树红木炭火在蔑制烘斗中分次(初烘、复烘、足烘)以中小火缓慢的烘焙,直至足干包装贮藏。分次烘是为了干燥均匀,中小火烘是为了保留茶叶中更多的清香、花香成分。

传统手工工艺制作

选用崖峭生长的实心竹丝扎制杀青做形用的茶把,茶把的规格有径粗5、10、15cm大、中、小之分,依鲜叶老嫩大小不同而选用;杀青做形的茶锅为45°角度两灶并联的铁锅,锅口直径67-75cm;烘焙用专用的篾制烘斗,烘斗直径70-75cm,烘顶用细圆光滑的去青皮蔑编制,斜度约30-35℃;并以黄栗树或桐树枝制成的红木炭为燃料。

传统手工工艺分杀青、做型(特色:兰花型)、初烘和足烘四道工序,每道工序互为衔接、环环相扣。一是鲜叶适度摊放。二是掌控好温度,杀青锅温(距锅底2cm处)110-120℃,做形80-90℃,初烘(烘顶)温度110-100℃,足烘90-80℃,各工序温度均需先高后低,依次渐降。三是投叶量与翻炒频率,特级小兰花的杀青投叶量每锅为30-50克,一、二级兰花茶每锅投叶100-150克,初烘投叶量为5锅左右的杀青叶。四是手势动作规范,翻炒时以右手心向上托起茶把,用手腕的力量按顺时针方向有节奏地向锅的左上方回旋翻抛,做到把不离茶,茶不离锅,叶子在锅中抛得开、撒得匀。做形手法基本相同,只是略为快些,到出锅前伴理条动作。杀青每分钟翻炒频率为110-120次,做形每分钟翻炒频率为120-140次。烘干分初烘和打足火,初烘温度110℃左右时,足火温度为90℃左右。直至足干(含水率低于6%),茶香显露,色翠显毫,手捻茶叶呈细末状,即可下烘,冷却后,即可包装。

舒城小兰花制作工艺

清洁化流水线机械加工

依据地理标志产品舒城小兰花地方标准(DB/T451-)生产技术规程要求,以电能或生物质颗粒燃料等为主的清洁能源,以舒城小兰花名优绿茶生产加工流水线为主的清洁化智能加工,配备鲜叶摊凉和干燥提香设备,实施清洁、标准、智能、连续化加工。

品质特征相关因子

舒城小兰花感官品质特征:外形芽叶连枝、形似兰花、绿润显毫,汤色绿明亮,清香持久显兰花香,滋味鲜醇爽口,叶底绿亮成朵。

舒城兰花制作方法

兰花茶初制技术分杀青、初烘、足烘三道工序。

(1)采摘:从谷雨前后开园,一芽二、三叶制小兰花茶,一芽三、四叶制大兰花茶。采回的鲜叶晾干表面水后,及时复制,力求现采现制。

(2)工艺:分杀青、初烘、足宽余三道工序。

(3)杀青:杀青用斜锅,二口或三口一组,砌成一灶。炒茶的竹丝帚分大、中、小三种,大帚竹丝较粗硬,小帚竹丝较细软,竹丝和把柄各长尺余,径粗三、五寸,依鲜叶老嫩程度不同而选用。

舒城小兰花制作工艺

杀青温度,第一口锅底见微红,其余锅温依次下降。投叶量100~150克,不得超过250克。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回旋翻炒,抖散水汽,动作先慢后快。待叶质柔软时,改用“紧把”,将叶子旋入竹丝之间,起揉条作用。“紧把”和“松把”结合,叶子在竹丝帚内吞吐,即“紧把”揉、“松把”揉。两种炒法巧妙结合起来,使叶子既搓卷成条,又保持翠绿色泽,香味鲜爽。

杀青用三口锅,要求“一锅炒瘪、二锅炒熟、三锅炒细成条”。杀青若分二口锅,则要求第一锅炒的时间适当延长,以保证进度一致,作业协调。杀青适度后,出锅上烘。

(4)初烘与足烘:初烘温度高,投叶量少,足烘温度低,而投叶量多。边烘边翻,轻翻勤翻,防止断芽碎枝。初烘到七成干后,摊凉拣剔后,进行足烘,足干后即装桶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