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茶属绿茶类,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200多年的历史,产自当阳的玉泉寺一带,是始于唐代。并且仙人掌茶多次被评为湖北省的优质名茶。
仙人掌茶发源于湖北省当阳的玉泉山,是湖北当阳的地道的绿茶,距今已有1200年的历史,也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仙人掌茶,外形扁平似掌指,色泽翠绿,白毫披露。冲泡后,芽叶舒展,嫩绿成朵,汤色清澈明亮,清香淡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
仙人掌茶外形扁平似掌,色泽翠绿,白毫披露;冲泡之后,芽叶舒展,嫩绿纯净,似朵朵莲花挺立水中,汤色嫩绿,清澈明亮;清香雅淡,沁人肺腑,滋味鲜醇爽口;初啜清淡,回味甘甜,继之醇厚鲜爽,弥留于齿颊之间,令人心旷神怡,回味隽永。
形状:扁平似掌、白毫披露
色泽:翠绿
汤色:嫩绿、清澈明亮
香气:清香雅淡
滋味:鲜醇爽口、回味甘甜
叶底:鲜活、嫩匀
湖北省当阳市境内的玉泉山,具体区域包含玉泉办事处的玉泉、百宝寨、焦堤、金沙、干河、枣林、清溪、柳林、三桥、官道河、合意等11个村,王店镇的木店、新店、严河等3个村。生产仙人掌茶的玉泉寺,是我国佛教的著名寺院,它与江苏南京的栖霞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山东长清的灵岩寺,素称为“天下四绝”。玉泉山远在战国时期就被誉为“三楚名山”,山势巍峨,磅礴壮观,翠岗起伏,溪流纵横,是茶叶的理想产地。
1、“嫩茶杯泡,老茶壶泡”一般选用玻璃杯或白瓷杯饮茶。
2、清洁用具和温杯:用开水将茶杯烫洗一遍,提高杯温,在冬天尤显重要,利于茶叶冲泡。
3、置茶:冲泡仙人掌茶的茶杯一般容量为150毫升,用茶量在3克左右
4、浸润泡:仙人掌茶的冲泡,一般视茶的松紧程度,采用两种方法冲泡:一是上投法,先将85~90度的沸水冲入杯中,然后投入茶叶,约5分钟后就可饮用。二是中投法,先放茶叶,再冲入沸水。水温控制在85~90℃为宜,水量为杯容量的1/3,使茶叶吸水舒张,便于泡出茶汁,约半分钟后开始冲泡。 看个人喜好。建议用中投法。
5、冲泡:一般冲泡三次,冲水入杯约七成左右,意为“七分茶、三分情”。每次泡都要进行三次"高冲",使杯内茶叶上下翻动,保证茶汤浓度上下均匀。
仙人掌茶产于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山,创于唐代,1981年恢复生产。
仙人掌茶品级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特级茶的鲜叶要求为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多白毫,芽叶长度为2.5~3厘米。
史载:“唐时,玉泉山玉泉寺的中孚禅师不但善品茶,而且还善制茶,创制了一种形如仙人掌的扁形散茶。据查,中孚禅师俗姓李,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族侄。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他云游到金陵(南京)栖霞寺时,却逢其叔李白逗留于寺,于是中孚禅师将此茶献于李白。李白品尝后,觉得此茶清香滑熟,其状如掌,并了解了该茶产于玉泉寺,又是族侄亲手制的仙人掌茶,为此欣然提笔,取名玉泉仙人掌茶,并作诗一首,以颂之。从此,玉泉仙人掌茶名声大振。
生长环境:
据考察,玉泉寺仅树木品种就多达300余种,不仅有四季飘香的“月月桂”,更有花瓣千枚的“干瓣莲”。
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生长的茶树芽叶质软肥壮,萌发轮次多,从杨柳吐翠的3月,到丹桂飘香的9月,采摘期长达7个月之久。
仙人掌茶又称玉泉仙人掌茶,属于扁形蒸青绿茶,产于湖北省当阳玉泉寺一带。仙人掌茶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特级的仙人掌茶只采摘细嫩的一芽一叶为原料精制而成,并且要求细嫩的叶片长约3厘米,还要芽长于叶,加工分为蒸气杀青,炒青做形,烘干定型三道工序。
仙人掌茶加工时,经蒸汽杀青、炒青做形、焙干定型三道工序加工而成。历代本草多有记载,仙人掌茶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此外尚含有三萜类成分、抱碧莲、角蒂仙及绿原酸、黄酮等活性成分。经科学实验,对流感病毒、腺病毒、链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还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僧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叠,其状如手,号为“仙人掌茶”。盖新出乎玉泉之山,旷古未觌。因持之见遗,兼赠诗,要余答之,遂有此作。后之高僧大隐,知仙人掌茶发乎中孚禅子及青莲居士李白也。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
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
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仙人掌茶经过杀青-揉捻-烘干三个程序制作后,通过捡选,筛出茶梗和不合格的叶片,留下的就是成茶了,最后经过包装检验,仙人掌茶就可以上市场了。每个步骤都是关键,其中揉捻部分是控制茶多酚和咖啡碱成分的保留多少的最关键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