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银针原名“白鹤茶”。相传,当年乾隆皇帝十分喜欢君山茶,下旨规定每年必须要进贡18斤,并且有地方官府派人监督制造。
君山银针,中国名茶,产于湖南岳阳洞庭湖中的君山,属于黄茶,其形细如针,故名君山银针。君山银针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黄茶,它极具欣赏价值。冲泡后的君山银针,茶叶像是一根根银针在茶杯中三起三落,浑然一体,打开杯盖,会有一缕白雾从杯中缓缓升起,像是白鹤冲天,可谓茶中奇观。
“试把雀泉烹雀舌,烹来长似君山色。”君山又叫洞庭山,所在的湖南岳阳市,古称岳州。君山银针产自岳阳君山岛(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君山岛坐落碧湖,东眺岳阳楼,西望洞庭。古人描述君山的诗句更多。
君山银针品质独特,与君山岛上的气候、土质、植被密不可分:
生长气候
君山岛四面环水,无高山深谷,太阳从早到晚照射全岛,年均日照进间为1740小时,空气湿度大,年均相对湿度84%,阳光中含有较多的红光和黄光,昼夜湿差较小,空气温度变化较平缓,而地面昼夜温差大,这种小气候特别有利于茶树生长。清代时所产的君山银针,在山上先按照一芽一叶的采摘标准将鲜叶采回,然后再把每枝嫩梢上的芽头摘下来,单独制作。这样制作而成的茶叶芽尖如剑,作为纳贡茶品,称为“贡尖”。
君山银针产自岳阳君山地区,这里竹木丛生,四面环水,气候湿润,云雾缭绕,土壤肥沃,大多都是砂质土壤,具备优良的生态环境。这里所生产的茶叶芽头肥壮,紧实挺直,披满茸毛,色泽金黄,香气高醇,汤色杏黄,滋味干爽。
土质
君山岛上土质主要为细小砂质土,肥沃深厚,土质疏松,吸热能力强,表层水分蒸发快。盛夏季节,高温迫使茶树主根向纵深延伸,以便吸收土层深处的水分和养料,以至有些茶树主根长达6米多。同时,砂质土壤散热也快,夏季子夜后,岛上的气温可降到摄氏20多度,昼夜温庆大也有利于茶树生长。
生态环境
岛上目前有维管束植物99科221属310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左右。由于树木荫蔽的谷地和坡地,冬季气温高,春季温度变幅小,全年光照弱,风速小,湿度大,云雾多,因而使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变小,海绵组织发达,角质层薄,叶片大,厚而柔软,新枝节间长,所以君山茂密的森林是生产名茶的优势条件之一。
1、使用透明玻璃杯冲泡君山银针,可以看到茶叶在杯中“三起三落”的现象。
2、刚开始时,茶叶在杯中竖立悬挂,然后陆续下沉,有的下沉之后又上升,就这样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沉,最多可达3次。
3、最后沉在杯子底部的芽头根根直立,赏心悦目。
君山银针的采摘要求十分严格,每年的开采期在清明节前3天,并且全部采摘肥硕重实的单芽。要求芽叶长度在25~30㎜,宽度在3~4㎜,芽蒂长约2㎜。
为了防止擦伤芽头和茸毛,通常还要在装茶叶的筐里放上白布。为了保证鲜叶的质量,还规定了“九不采”:雨水芽、露水芽、细瘦芽、空心芽、紫色芽、冻伤芽、虫芽、病害芽、开口芽、弯曲芽不采。
君山银针的制作工艺精细,有杀青、摊放、初烘、摊放、初包、复烘、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十个工序。其中“初包”和“复包”是用纸包裹渥黄的工序,这一道工序是形成黄茶特有品质的关键工序。君山银针整个加工过程长达70多个小时。
君山银针在1956年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被誉为“金镶玉”,并且赢得了金奖,从此名扬中外。
君山银针中的茶多酚、多酚类物质、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极易氧化,因此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异味、光线、空气和微生物等都会影响茶叶的品质。为使其不变质,一定要注意:避高温、避高湿、避光线、避氧气。
1、瓦坛保存:用干燥、无异味、无裂缝的瓦坛,将茶叶用牛皮纸包好,置于坛中,在瓦坛中放置一袋石类,用棉花团将坛口封住,每隔1至2个月换一次石灰。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石灰吸潮而使茶叶干燥,缺点是:存放时间太久,茶叶的香气有所降低。
2、冰箱保存:将茶叶置于能密封的容器中,用透明 胶条将盖密封,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春天存放,到冬天取出时,茶的色、香、味同存放时基本不变,此方法简便易行。
3、热水瓶保存:将热水倒干净,即使内壁有垢迹或断了低部的真空气孔的热水器也可用,但要彻底消除水分,然后将茶叶放进去,把瓶盖盖紧。
4、塑料袋保存:将干燥的茶叶用软白纸包好后装入其中一只内,并轻轻挤压,以排出空气,然后用细软绳扎紧袋口,再将另一只塑料袋反套在第一只外,同样挤出空气扎紧,放入干燥、无味、密封的铁筒内。
君山银针,由未展开的肥嫩芽头制成,芽头肥壮挺直、匀齐,满披茸毛,色泽金黄光亮,香气清鲜,茶色浅黄,味甜爽,冲泡看起来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形如群笋出土,又像银刀直立。假银针为清草味,泡后银针不能竖立。
成品茶按芽头肥瘦、曲直,色泽亮暗进行分级。以壮实挺直亮黄为上。优质茶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银毫;汤色橙黄明净,香气清纯,叶底嫩黄匀亮。实为黄茶之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