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在平塘县克度镇光明茶场,远远望去是一望无际的翡翠茶海,呈现万物生发之景。郁郁葱葱茶树,嫩芽矗立枝头,如同信使一般如约而至,送抵千滋百味的无边春意。
开春第一采,春茶第一壶。茶山上,身着布依族服饰的茶农们漫步在山间,用灵巧的双手在茶树上来回飞舞,将一片片鲜嫩的芽尖收入囊中。“朋友远方远路来,欢迎你到黔南来。黔南风景处处好呀风景处处好,山山水水歌呀歌成排……”不远处不时传来鼓瑟声响,映入眼帘是服饰鲜艳的布依族村民在放声歌唱,这样的表演形式叫做八音弹唱,区别于以往的少数民族表演,他们的表演各持乐器,在热烈的歌声中起舞,在记者看来这是一种沉浸式的表演,更是表达对春茶季全面来临的喜悦,对茶叶丰收的期待。
当然茶山上的来客,不止辛勤的茶农,忙于挑选报春的饱满茶叶。一缕缕红领巾,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也在茶山里认真的观察着这些带着春意的茶叶。“采茶的活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做起来也有不少学问。记得要用食指与拇指夹住两叶一心嫩芽的叶梗,利用两指间弹力将芽叶摘断。”这是研学团队的带教老师正在为孩子们示范如何正确的采摘茶叶的演示。依托于平塘在探索研学游取得的非凡成绩,在采茶研学游这一新兴赛道上。平塘县将持续打好茶旅融合这张牌,借助茶旅融合发展东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茶文化+”延伸产业链,把“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茶山变金山”,为“茶旅融合”注入了生机勃勃的新动力。形成以茶带旅、以旅兴茶的良性发展循环,走出了一条平塘县茶产业的跨越发展之路。
如果说茶山上繁忙的景象,是在采摘与丰收中,是在研学的川流不息。山下的忙碌,则是在春茶加工车间的烘焙与翻炒,是在茶叶的订单成交……
在光明茶场山下的加工车间,技艺娴熟的工人们,将筛选好的春茶,在炒锅中用手进行反复烘炒。在记者看来,这是一个考验耐心与细心的过程。“我做这行已经有6、7年了,目前做的这道工序叫做杀青,一天大概可以炒10斤左右。”茶农陈阿姨对记者说到。
在平塘县三天广场,现场前来参观询问春茶销售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茶园面积是9280亩,今年计划是做三吨春茶……”这是平塘县新光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富军与游客介绍时说。
茶与平塘人民始终日息相伴,未曾绝断,时至今日,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一大产业。目前,平塘县茶园面积达18.88万亩,投产面积18.5万亩,年产量6500吨以上,产值13亿元以上。全县注册茶企业5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州级龙头企业5家,县级龙头企业8家。全县涉茶人数10万余人,涉茶农户5020户,人均种茶收入达4500元以上,茶产业已成为平塘县兴农、强农、富农的重要载体,是平塘县实现乡村振兴的农业支柱产业。
因为有茶,平塘山水格外清新亮丽;因为有茶,平塘人民生活更加丰富滋润。云山雾里间,“平塘甲茶”写下一篇篇精彩的故事。平塘县将继续整合,促进“三天”(天眼、天书、天坑)奇观等旅游资源加快推进克度—塘边、通州—掌布—大塘两条茶旅融合示范带建设,与中国十大名茶品牌“都匀毛尖”的优势互补,形成“都匀毛尖•平塘甲茶”公共品牌。从选好品种、管好品质、树好品牌上下足功夫,把茶产业作为“一县一业”的发展要求,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积极推进茶产业发展。
茶海飘香,第一壶名扬四海。平塘县以举办一年一度的“都匀毛尖•平塘甲茶——贵州春茶第一壶”系列活动为契机,弘扬茶文化,打造茶经济,持续推进茶旅一体化建设,将茶产业打造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柱产业,让“都匀毛尖•平塘甲茶”这块金字招牌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来源:黔南热线 作者:宋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