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小兰花”原产地晓天镇

晓天镇距舒城县城大约70公里,105国道、317省道穿境而过,有着便捷的交通直通。境内四面环山,山腰以上密林修竹,山腰之下茶园丛丛,山脚边溪水长流,夏无酷暑、冬无极寒,常年云烟飘渺、雾气笼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宜兰花茶的生长和繁育。

晓天镇距舒城县城大约70公里,105国道、317省道穿境而过,有着便捷的交通直通。境内四面环山,山腰以上密林修竹,山腰之下茶园丛丛,山脚边溪水长流,夏无酷暑、冬无极寒,常年云烟飘渺、雾气笼罩,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宜兰花茶的生长和繁育。    舒城晓天(后院茶社拍摄)  千百年来这方水土孕育了兰花茶,兰花茶也滋养了晓天这方水土。生活在该镇的人们总是充满感激,因为他们知道,所拥有的一切美好源自天地造化的馈赠。  深山古镇觅茶源  走在美丽古朴的晓天街道上,还能耳闻道“兰花茶”的传说,探源就起于这——  从前,在晓天当地有一个叫兰花的姑娘,采制的茶叶形如兰花、兰香突出,深受前来购茶的山东茶商喜爱。为了带动乡亲致富,兰花姑娘便不畏劳累日采夜制,最终因劳累过度不幸离世。乡亲们出于对她的人品及高超制茶技艺的崇敬,便将此茶取名“兰花茶”,同时将她安葬于茶树长势最好、品质最优的茶地——白桑园村小麦淌的茶园附近。不久之后,小麦淌竟诞生了十八棵由兰花姑娘化身可昼采夜发、香味突出的“神茶”。    循着故事的脉络,笔者来到了晓天镇白桑园村。  《安徽茶经》和《中国名茶研究选集》记载“舒城以晓天白桑园产品最著名,为兰花茶的上品”。  《晓天区志》记“晓天茶叶唐朝就享有盛名,明朝时期进入国际市场,光绪年间年销茶叶千余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增加茶叶出口,推行“舒改绿”,将传统的兰花茶改制为“炒青”绿茶,唯白桑园为特区,继续生产加工传统历史名茶——“舒城兰花茶”。可以说,在上世纪的60~80年代里,“白桑园”就成为了一种品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嗜茶者们都为能喝上白桑园兰花茶感到莫大的幸福与荣耀。  1986年,县农业局与县科委开展的“小兰花”茶标准样研制,以及1987年县农业局研发的“白霜雾毫”和“皖西早花”均在白桑园实施完成。  那么传说故事中的白桑园到底有没有“神茶”呢?  今年4月份,晓天镇茶叶技干朱学存陪同央视农业频道在白桑园村采访时,与91岁的小兰花“非遗”第一代传承人李义师带着这样的疑问觅寻小麦淌。在茶农李开友家的茶园中发现了20多棵古茶树,其中一株最粗的根茎达60厘米。按照古茶树相关分类,白桑园的古茶树属于人工栽培生态型古茶园茶树,依围径推算树龄在200—300年之间。这批古茶树在当地属首次发现,在舒城乃至六安亦极为罕见。  李开友笑道,不知道这些新发现的古茶树是否就是传说的“神茶”,但其纯天然、无污染、口味独特、令人趋之若骛倒是千真万确。  传承发展且看今  当然兰花茶的久负盛名也离不开这一地带人民的汗水撒播。正是经过一批批人的努力,近年来,晓天兰花精品不断涌现,从兰人员逐渐增多,声名远扬海内外,成为晓天的一张名片和对外形象的一个标志性品牌。  2001年、2002年全国优质茶评比金银奖、安徽省“十大创新品牌”、安徽省“市场畅销品牌”……这些陈列在该镇方冲村安徽省万佛山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展厅内的奖牌诉说着兰花茶品牌成长史。  据晓天镇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兰花茶的市场发展也是几经波折,出现了以陈茶冒充新茶、以普通茶冒充名优茶的乱象,影响了兰花茶的品牌。  为此,该镇围绕茶叶品牌,通过各种举办名优茶手工炒制赛等活动为兰花茶正本清源,助推茶叶发展流光溢彩。据悉,至目前,晓天镇组织当地茶农已连续举办名优茶炒制比赛8届。其中2012年至2015年,这四年当中举办的茶叶炒制比赛当中,舒城选手均名列前茅,而参赛的选手当中尤以晓天茶农居多,来自苏平村的叶少明连年荣获第一名,且鲜叶均来自晓天。  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如今,晓天茶叶的知名度如日中天,寻购的,采风的,探奇的,体验的,纷至沓来,富了茶农,发了经济……  2015年春天,六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六安茶谷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茶谷建设为晓天兰花茶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契机。  在盛夏时节,依然可以看到G105国道、S318省道沿线,以及X048晓小路两侧,拆违拆旧,改造翻修,清洁河道,治污整乱,立面改造,新建改貌,美好乡村,茶叶基地改造……各项工程渐次推开。  下一步该镇将要以茶谷建设为助推器,通过茶叶示范基地、茶谷驿站、茶叶综合大市场、茶文化体验中心等一系列茶叶项目工程建设,做强做优做特茶产业,真正实现绿色晓天、生态晓天、旅游晓天的发展目标。  “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兰花茶’这块瑰宝,我们不但要珍视、要传承,更要创新、要发展,要通过我们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让它发扬光大,赋予它更丰富的色彩、更精彩的未来。要让‘兰花茶’这个品牌,成为晓天的招牌、晓天的名牌”。7月份,在晓天镇村干部参加的茶谷建设推进会上,镇党委书记陈兴安为“兰花茶”今后发展的构划,如一缕曙光在古镇的上空绚烂绽放。(汪红 丁文新)

舒城晓天(后院茶社拍摄)

千百年来这方水土孕育了兰花茶,兰花茶也滋养了晓天这方水土。生活在该镇的人们总是充满感激,因为他们知道,所拥有的一切美好源自天地造化的馈赠。

深山古镇觅茶源

走在美丽古朴的晓天街道上,还能耳闻道“兰花茶”的传说,探源就起于这——

从前,在晓天当地有一个叫兰花的姑娘,采制的茶叶形如兰花、兰香突出,深受前来购茶的山东茶商喜爱。为了带动乡亲致富,兰花姑娘便不畏劳累日采夜制,最终因劳累过度不幸离世。乡亲们出于对她的人品及高超制茶技艺的崇敬,便将此茶取名“兰花茶”,同时将她安葬于茶树长势最好、品质最优的茶地——白桑园村小麦淌的茶园附近。不久之后,小麦淌竟诞生了十八棵由兰花姑娘化身可昼采夜发、香味突出的“神茶”。

循着故事的脉络,笔者来到了晓天镇白桑园村。

《安徽茶经》和《中国名茶研究选集》记载“舒城以晓天白桑园产品最著名,为兰花茶的上品”。

《晓天区志》记“晓天茶叶唐朝就享有盛名,明朝时期进入国际市场,光绪年间年销茶叶千余引”。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增加茶叶出口,推行“舒改绿”,将传统的兰花茶改制为“炒青”绿茶,唯白桑园为特区,继续生产加工传统历史名茶——“舒城兰花茶”。可以说,在上世纪的60~80年代里,“白桑园”就成为了一种品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嗜茶者们都为能喝上白桑园兰花茶感到莫大的幸福与荣耀。

1986年,县农业局与县科委开展的“小兰花”茶标准样研制,以及1987年县农业局研发的“白霜雾毫”和“皖西早花”均在白桑园实施完成。

那么传说故事中的白桑园到底有没有“神茶”呢?

今年4月份,晓天镇茶叶技干朱学存陪同央视农业频道在白桑园村采访时,与91岁的小兰花“非遗”第一代传承人李义师带着这样的疑问觅寻小麦淌。在茶农李开友家的茶园中发现了20多棵古茶树,其中一株最粗的根茎达60厘米。按照古茶树相关分类,白桑园的古茶树属于人工栽培生态型古茶园茶树,依围径推算树龄在200—300年之间。这批古茶树在当地属首次发现,在舒城乃至六安亦极为罕见。

李开友笑道,不知道这些新发现的古茶树是否就是传说的“神茶”,但其纯天然、无污染、口味独特、令人趋之若骛倒是千真万确。

“舒城小兰花”原产地晓天镇

传承发展且看今

当然兰花茶的久负盛名也离不开这一地带人民的汗水撒播。正是经过一批批人的努力,近年来,晓天兰花精品不断涌现,从兰人员逐渐增多,声名远扬海内外,成为晓天的一张名片和对外形象的一个标志性品牌。

2001年、2002年全国优质茶评比金银奖、安徽省“十大创新品牌”、安徽省“市场畅销品牌”……这些陈列在该镇方冲村安徽省万佛山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展厅内的奖牌诉说着兰花茶品牌成长史。

据晓天镇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兰花茶的市场发展也是几经波折,出现了以陈茶冒充新茶、以普通茶冒充名优茶的乱象,影响了兰花茶的品牌。

为此,该镇围绕茶叶品牌,通过各种举办名优茶手工炒制赛等活动为兰花茶正本清源,助推茶叶发展流光溢彩。据悉,至目前,晓天镇组织当地茶农已连续举办名优茶炒制比赛8届。其中2012年至2015年,这四年当中举办的茶叶炒制比赛当中,舒城选手均名列前茅,而参赛的选手当中尤以晓天茶农居多,来自苏平村的叶少明连年荣获第一名,且鲜叶均来自晓天。

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如今,晓天茶叶的知名度如日中天,寻购的,采风的,探奇的,体验的,纷至沓来,富了茶农,发了经济……

2015年春天,六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六安茶谷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茶谷建设为晓天兰花茶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契机。

在盛夏时节,依然可以看到G105国道、S318省道沿线,以及X048晓小路两侧,拆违拆旧,改造翻修,清洁河道,治污整乱,立面改造,新建改貌,美好乡村,茶叶基地改造……各项工程渐次推开。

下一步该镇将要以茶谷建设为助推器,通过茶叶示范基地、茶谷驿站、茶叶综合大市场、茶文化体验中心等一系列茶叶项目工程建设,做强做优做特茶产业,真正实现绿色晓天、生态晓天、旅游晓天的发展目标。

“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兰花茶’这块瑰宝,我们不但要珍视、要传承,更要创新、要发展,要通过我们一代代人的共同努力,让它发扬光大,赋予它更丰富的色彩、更精彩的未来。要让‘兰花茶’这个品牌,成为晓天的招牌、晓天的名牌”。7月份,在晓天镇村干部参加的茶谷建设推进会上,镇党委书记陈兴安为“兰花茶”今后发展的构划,如一缕曙光在古镇的上空绚烂绽放。(汪红 丁文新)